老年人因為身體各個器官在慢慢老化,所以經常會有一些大病小痛的。比如關節痛就很常見,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時候,部分關節就會開始有疼痛感。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老年人關節腫痛比較常見,一般在老年人常見的原因是骨性關節炎,由于骨關節軟骨的磨損導致關節內出現的滑膜炎癥,進而導致關節積液、關節變形以及疼痛。但也不排除其他內科疾病的原因。
由于某一些老人由于有冠心病,有輕度的心衰,他的下肢靜脈循環就會出現問題,從而導致下肢的腫脹,有一些會明顯導致關節以及小腿足部的腫脹。
當病人的肝臟有問題的時候,肝臟凝血功能以及體內的廢物代謝功能會出現障礙。由于凝血障礙的問題,當患者屈伸活動關節的時候,很容易刺激到關節腔內的滑膜導致滲出或滲血。因為這種情況不是很常見,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腎臟疾病的問題會導致水代謝的障礙。這也就是很多腎衰的病人會出現明顯的水腫的原因。因為老年人畢竟身體處于一個比較衰弱的狀態,如果是由于腎臟的疾病導致的關節腫脹與疼痛,需要給予老人檢查,血的化驗明確腎功能有沒有問題,也可以做一個腎臟的彩超,明確腎臟有沒有囊腫或者萎縮。
下肢靜脈就相當于是我們供熱管道的回水管,當回水管出現了阻塞而動脈相當于供水管持續的給予供水的話,必然會導致肢體的腫脹。當靜脈血栓形成的比較大的血管的時候,就會導致比較嚴重的下肢腫脹,很有可能導致關節的積液以及小腿逐步的嚴重腫脹。
關節也是在不斷的磨損的,最容易磨損的就是關節腔的軟骨組織,體重超重,或者是超量的關節運動,都會加速軟骨組織的磨損。
剛開始輕微的磨損可能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日積月累,軟骨磨損到一定程度了,在運動過程中,相近的兩個骨骼就會開始發生摩擦,代償性的形成骨質增生,骨刺,導致關節增生。最終都會引起關節的疼痛,活動受限,甚至腫脹、變形。另外關節腔內滑膜液的減少,也會引發關節的疼痛。
慢性的關節炎,半月板輕度變性多數是因為長期的膝蓋使用,或者關節負重較多造成的。比如工作需要,長時間的負重、勞累,長遠距離揮或者長時間行走,就會造成膝關節半月板的變性損傷,關節緣硬化增生等等,刺激周圍滑膜會出現慢性炎癥,水腫,疼痛!
1.藥物治療:可以使用止痛的藥物比如阿斯匹林,復方水楊酸鈉或者撲熱息痛等,均有止痛、抗風濕作用。有骨質疏松的話還需要適當補鈣有助于鈣元素吸收預防骨質疏松。平時多吃些魚肉,核桃,牛奶等食物補補鈣。注意營養均衡,少飲酒,多飲茶,合理調整膳食結構,可以降低患者關節炎發生的危險。
2.針刺療法:可以找中醫,取體針、耳針、梅花針等常用穴位,進行針灸療法,有止痛、消炎作用。
3.拔罐治療根據關節病變部位、疼痛程度、傷情與病因,按照常用穴位或痛點,施以拔罐治療,有止痛、消腫、消炎、去濕的效果。
4.熱敷治療:采用熱水袋或者熱鹽水對關節熱敷治療,每日1~2次,有止痛、消腫的作用。還可以用強力熱風熏烤,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止痛效果明顯。
5.還有一些物理療法治療比如神燈理療照射療法,磁療物理療法等,也可以長時間堅持做,有助于緩解疼痛。
6.生活注意事項: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保暖,切忌忽熱忽冷,平時可以進行適當而合理的運動,保持樂觀積極的治療態度。平時也要注意控制體重,少吃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
最新評論:共3條
老人們平時生活飲食也要注意。要注意防寒防潮多保暖;要低脂飲食,注意多吃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少吃奶油、油條之類的食物,還要注意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支持(6)
蓋樓(回復)如果在不到五十歲就出現了關節疼痛,就要反思是不是平時有不良的坐姿、走姿以及其他的生活習慣,并及時的到關節外科就診。
支持(9)
蓋樓(回復)老年人關節腫痛,是老年人的專利。只要沒器質性病變,可以採取:活血化瘀、保暖等藥物或理療方式。家中自身保健和治療,如屬于老年性退化,可在在膝關節周圍的肌肉上熱數、輕柔、貼膏藥等。看書或看電視時,輕輕惦腳、促進血液循環。腫痛之人,在腫期間,不能過量活動,消失后,方可運動。
支持(6)
蓋樓(回復)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