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每年農歷的最后一天,也是春節的前一天,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回家過年。除夕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但是并不是法定節假日之一,春節的法定節假日只有初一、初二以及初三這三天。
除夕不是法定節假日。
根據2013年12月11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春節放假三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這個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實施至今。
也就是說,從2014年起,除夕就不算法定節假日了,只有初一、初二、初三屬于法定節假日,除這三天以外的放假日期屬于“休息日”。
除夕是中國傳統節日。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經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7年,除夕依《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成為中國法定節假日。2014年,除夕依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進行調整,不再作為中國法定節假日。
除夕,為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后一個晚上。
1.吃年夜飯
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3.貼窗花
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4.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