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是一年之中比較特別的一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八月底,這個時候三伏天剛剛結束,但是天氣不會馬上就變涼快,因為還會有秋老虎,有些地區還會持續高溫一段時間,一般要等到九月底再才會真正變涼快!
并不會馬上就變涼快。
處暑雖然是出伏了,但是這個節氣到來也不會馬上涼快。雖然我們都知道立秋節氣過后就代表著秋天即將到來,但是秋天到來,不代表溫度會下降,秋老虎有時候甚至比三伏天還要熱。而“處暑”節氣不一樣了,至此,炎熱的夏天要過去,迎來的將是秋高氣爽的秋天,處暑之后基本就會一天比一天涼爽了。
對于處暑人們是很期待的,因為人們覺得處暑到來也就意味著夏天結束,但其實并不會馬上結束炎熱。處暑又出伏,前方秋老虎;所謂出伏也就說是炎熱的伏天終將成為過去式。伏天也是指陰濕之氣被炎熱之氣按壓著“蟄伏”在大地,所以三伏天是全年最為酷熱的天氣,當三伏天過完,陽氣開始逐漸變淡,悶熱的天氣也開始逐漸消散。雖然出伏但氣溫也很難馬上得到明顯的改變,而且隨著近幾年全球變暖的緣故,出伏之后的天氣不僅沒有改善,有的地區甚至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溫,秋老虎的威力比前一段時間還要強盛。
處暑時節并不會馬上轉涼,大部分地區還是會熱一段時間的。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歷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從歷史資料看,夏季往往要延續到九月中下旬,那時候天氣才會真正涼爽起來。不過,進入處暑節氣后,晝夜溫差將漸漸拉大。一般要到白露節氣氣溫開始轉涼,民間流傳“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的說法,說明在白露日以后還有人赤膊。
1、處暑節氣還是有秋老虎天氣,處暑節氣時已經出三伏了,但是人往往會在處暑節氣時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到了秋天的“秋老虎”天氣。
2、氣溫下降: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一個溫度由熱轉涼的天氣過渡節氣,進入處暑節氣后人會覺得溫度開始有明顯的降低。
3、雷暴天氣:處暑節氣時常有雷暴天氣,不過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主要集中在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此區域地區的人群出門前要看好天氣預報,預防淋雨,適當的添加衣物。
1.預防秋燥
處暑后,天氣逐漸變得干燥,易產生鼻燥咽干、咳嗽少痰、手腳心熱等,此時例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疾病容易復發或者加重。因此,此節氣宜選灸大椎、腎俞、肺俞、風門、太溪穴、神闕等穴以滋陰潤燥。
2.精神調養
處暑時節宜“靜心養性”,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活動。
3.起居調養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4.飲食調養
“處暑”期間,氣候逐漸干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
5.運動調養
處暑時節,秋高氣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進行一些如登山、慢跑、郊游等戶外活動。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尤其是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