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冬日歷上看,有一天標著“冬三九”。很多人對于這個“冬三九”不太了解,是節日嗎?還是別的什么日子?到底冬三九是什么意思?其實它就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
冬三九這一概念指代的是冬至后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歷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的那天算起,冬至那天開始交九,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的腳步已經悄然而至。
冬三九就是三九天,指從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個寒天,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具體計算方法是,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每“九天”算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段便在"三九、四九天"。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就暖和了。冬至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是在公歷3月下旬(春分前后)便“九盡桃花開”、“春深日暖”。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并非全國各地都如此,與數九“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春深日暖”相對應的只有我國部分地區。
1、三九不刮風,來年一場空
這一句諺語說明在冬三九那天沒有刮風的話,農作物收成就極易受到影響。這算是祖輩們的經驗所得。
2、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
該俗語講明了三九天如果未因氣候變化而河水冰封,那來年倒春寒時,下冰雹的幾率就會增大,對農作物損傷極大。這是人們根據天氣規律和經驗所得。當然,以經驗和氣候來定論或許無法做到百分百準確,但后世中,農業技術的進步,科技的高速發展,讓這一切有了合理化、科學化的解釋。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古代人們為增強身體體制,所創作出的一段時令口訣。
這里提到的“三九”指的是:冬天三九鍛煉,可以增強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在劇烈的運動中,人的新陳代謝會加快,從而改善了身體條件,健康水平和運動成績就會慢慢提高。
夏練三伏: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運動鍛煉強身健體,可以提高人的耐熱性。但是需要量力而行。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于出現不適。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