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過大一般是可以起訴開發商的,在買房前合同里也會顯示房子面積多大,套內面積多大,公攤具體多少都會寫,所以先看看公攤面積是否在自己承受范圍內,如果不行就別簽合同,以免后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可以,但是不知道是否打的贏。
公攤面積的大小,對業主的利益影響很大。因為現在銷售價格和物管費收取都是按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越大價格、收費就越高,而業主的套內面積、有效使用面積就相應變小。但是公攤面積太小,其實對業主也不利,意味著房屋的公共空間、配套設施,甚至住房的保溫隔熱等等就會變得不完善。
目前,法定的銷售方式是要么按建筑面積銷售,要么按套內面積銷售,圴對公攤面積沒有強制性規定,合同也沒約定,只要銷售廣告、交樓標準沒有弄虛作假和工程質量問題,那么無論是按建筑面積還是套內面積銷售的,只要達到合同規定的面積標準,就視為開發商履行了合同。
公攤面積如果是超過了25%,應該就是不合理的,雖然沒有辦法去明確的講述具體情況,但是可以跟開發商進行溝通,然后給出合理的答案。
高層二梯二戶公攤面積一般是在20-25%中間,分攤系數在0.2上下,如果說總建筑面積是95平方米,那么套內總建筑面積為95/(1+0.2)=79.17平米,分攤面積則為95-79.17=15.83平米,此外高層住宅二梯二戶公攤面積一般在5-10%中間,小高層住房二梯二戶公攤面積在15-20%中間。
可以。商品房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和成果不是由開發商制定和完成的。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是國家建設部頒布 的《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筑面積分攤規則》;計算依據是商品房竣工測繪成果 ,商品房竣工測繪成果是由有資質的測繪部門進行測繪和計算完成 ,通常是由所在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繪院來完成。
公攤面積主要有: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共用墻體等。
業主如果對自己購買的商品房公攤面積計算有異議,可以要求開發商提供《商品房竣工測繪成果》和《商品房確權測繪成果》復印件。如果業主已取得該 商品房的不動產證書 ,可以憑不動產證書到不動產登記部門查閱 。
商品房業主要求開發商提供所購買商品房公攤面積計算的有關法律文書是法律賦予的權利 。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