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都是從幾千年前的古人流傳下來的。其中一些很重要的很有意義的傳統節日會有法定假期,這也是每個人都熟悉的節日。但也有一些傳統節日雖然不放假,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值得我們去關注,比如從春秋時期就有的寒食節。寒食節一般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也是冬至后的第105天。
2023年的寒食節是在4月4日這一天,農歷閏二月十四。4月5日則是2023年的清明節。寒食節在每年清明節公歷日期的前一到兩天,同時也是冬至日后的105日。寒食節最早可追溯至2600多年前的春秋濕氣,古時候的寒食節這天只能吃冷食,不能燒火做飯。
寒食節每年是不一樣的,但它的時間相對來說是固定的。寒食節一直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既是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4月4日~5日交節,所以寒食節都是在4月3日、4月4日這兩天。
1、禁火。古人認為,每季都要鉆新火,以取代舊火,以避災禍。民間禁火期一般只有一天,但在少數地方,禁火期長達三天。
2、禁止在墓地拍照。掃墓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祭祀祖先和表示哀悼,拍攝墓地的照片是不尊重的,祭祀必須莊嚴。
3、體弱的兒童和老人盡量不要上墳。上墳掃墓時,人們多半是悲傷的,再加上吃冷食,天氣多雨,氣溫波動很大,這種情況下的人很容易生病。古人說,身體不好的人更容易受到“陰氣”的侵襲。
4、不買鞋。 古人認為鞋與“邪”諧音。 這段時間陰氣重,買鞋會有不好的聯想。
5、不要亂燒紙。 很多掃墓地點在山上,亂燒紙會引起火災。 一定要文明祭掃。
6、胃不好,小心吃青團。青團現在已經成了網紅美食,但由于青團是用艾草和糯米做的,所以很難消化。對于腸胃不好的老人和小孩,一定要少吃。此外,青團不宜與辛辣食物同食,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