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是我們到了冬至之后的一個習俗,從冬至開始數滿九個九天之后,就會迎來春天。而每個九天又都有著各自的氣候特點,“數九歌”也就是這么來的,它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積累后得到的結果。數九寒天是整年最冷的時候,而數九寒天里面更冷的,就是三九、四九天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最冷的時候還是三九四九天,我們常說的幾九天是冬至之后“數九”的習俗,冬至后數第三個九天和第四個九天就是三九四九了,三九到四九天中間有節氣大寒,這個節氣和小寒都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數九”是按照農歷來推算的,陽歷2021年最冷時候,是農歷2020年的三九四九天,即2021-01-08(農歷二〇二〇十一月廿五)~2021-01-25(農歷二〇二〇臘月十三)。農歷2021年的三九四九天是2022-01-08(農歷二〇二一臘月初六)~2022-01-25(農歷二〇二一臘月廿三)
冬天有九個“九”之分,從一九到九九。即民間流傳的“數九歌”,對應的是數九寒天,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經驗智慧的總結,并一直流傳至今。冬天“數九”是從冬至日開始的,數完九個九天之后就是新一年的春天了,這個時候是全國大部分地區最冷的時候,而“數九寒天”中最冷的是三九和四九。
《燕京歲時記》:“冬至三九則冰堅。”可見冬至三九天有多冷,冰都凍得堅硬,而且冬天三四九的時候正接近大寒節氣(1月20日前后),大寒寓意著天氣冷到極致。
白天,地球從太陽吸收熱量,而在晚上則將其輻射出去。在夏季,白天吸收的熱量更多,而晚上散發的熱量更少,因此每天可以積累一些熱量。在冬季,白天吸收的熱量較少,而晚上則散發出大量的熱量。不僅不能每天積累,而且必須利用夏天積累的一些熱量。冬至的這一天,白天吸收的熱量很少,但是地球上仍然有一些儲存的熱量。冬至后,儲存的熱量越來越少。到三九四九的時候,地球的儲熱量是一年中最少的,因此是最冷的。
即使在三九四九期間,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也較少,并且地面散發的熱量也大于吸收的熱量。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持續下降,地面吸收的太陽熱量幾乎等于地面發出的熱量,溫度也就達到最冷的水平。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