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是一年之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節氣,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個節氣,這個時候夏天已經接近尾聲,很多地區都開始進入秋季。處暑之后,太陽直射點會慢慢向南移動,所以處暑之后白天會變短。
會變短。
處暑,農歷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暑的到來,意味著炎炎夏日就要結束了,白天開始變短,黑夜變長。白天會比較熱,早晚涼,晝夜溫差比較大,不時有秋雨降臨,處暑后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隨著北半球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開始偏南了,由于晝長變短夜變長,北半球所獲得的太陽熱力也隨之減弱。在北方,由立秋到處暑,秋爽確實立竿見影。即使大晴天,也不再有那種的悶熱感了,但南方依然很熱。
不同地區的時長是不一樣的,具體時間以各個地區日出日落時間為準。
天文專家稱,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夏至”那天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北京城區,白晝長度已經由夏至的15小時縮短到13小時25分鐘,正午太陽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開始偏南了。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
1、貼秋膘要循序漸進
進入初秋,食欲逐漸好轉,人們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貼秋膘,以便為應對秋冬的寒冷儲存能量。但是處暑節氣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所以處暑貼秋膘要循序漸進。
2、需要保護臍部
處暑節氣過后,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身體不適。而寒氣如果在小腹部位積聚太多,還會導致各種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